在工業自動化向智能化躍遷的浪潮中,研華科技憑借深厚的硬件積累與創新技術布局,逐步從工業自動化領軍者蛻變為工業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領域的開拓者。近日,研華科技工業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蔡奇男先生與制造媒體eworks CEO黃培博士進行了深度對談,對談中蔡總闡述了研華在人工智能、邊緣計算(Edge AI)等領域的布局規劃、生態戰略及實踐成果?。
從硬件到平臺:AI技術發展的底層邏輯
研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根植于其在工業物聯網時代積累的海量數據與軟硬件協同能力。蔡總指出,AI價值的釋放需以數據為基礎,而研華通過物聯網硬件向Edge AI的升級,結合自研的AI Agent低代碼開發平臺,構建了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該平臺以“快速開發、高效賦能”為核心,幫助設備商、集成商及終端用戶快速落地工業場景的AI應用,例如設備預測性維護、質量檢測優化等。
AI重塑制造業:從安全到決策的全鏈條創新?
在制造業場景中,研華將AI技術深度融入生產全流程:
-安全管控:通過AI影像分析實時監測生產環境,智能識別安全隱患;
-品質優化:利用算法分析設備狀態數據,實現從后端檢驗到前端預測的閉環管理;
-生成式AI賦能:為一線操作人員提供實時對話支持,降低誤操作風險;同時輔助管理者基于歷史數據生成產能優化方案,提升決策效率。
蔡總特別強調,生成式AI的應用不僅限于操作層,更可貫穿至管理層,已成為企業“智能決策大腦”的核心組件。
邊緣計算(Edge AI):制造業智能化的關鍵引擎
針對制造業對實時性與數據安全的高要求,研華提出“云-邊-端協同”的Edge AI解決方案。相較于云端AI,邊緣側的優勢在于快速響應、行業模型定制化及數據本地化處理。例如,在設備振動分析、工藝參數調整等場景中,邊緣計算可避免云端傳輸延遲,同時保護企業敏感數據。蔡總預測,未來AI將呈現“通用大模型+行業中模型+企業小模型”的混合架構,而研華正通過硬件適配與行業伙伴合作,推動邊緣AI在碎片化市場中的規模化落地。
生態協同:破解智能制造“碎片化”難題
智能制造涉及跨行業、多工藝的復雜需求,研華選擇以生態戰略破局。其核心邏輯包括:
-互補共贏:聯合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如MES/ERP)、設備商及高校等生態伙伴,共同開發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平臺賦能:通過“研華工業云市集Marketplace”共享生態伙伴的細分應用,快速實現全球市場覆蓋;
-商機共享:將物聯網與智能制造領域的潛在機會開放給合作伙伴,形成協同開拓市場的合力。
蔡總表示,生態建設的本質是“專業分工與知識融合”,唯有如此,才能應對工業場景的高度差異化需求。
從工具到生態,引領工業智能新范式
研華科技的實踐表明,工業AI的突破不僅依賴于技術創新,更需構建開放包容的生態系統。從Edge AI的硬件迭代到生成式AI的決策輔助,從單點解決方案到全球生態協同,研華正以“技術+伙伴”的雙輪驅動,重新定義智能制造的價值鏈。在工業4.0與新興工業化的征途中,這種以邊緣智能為支點、以生態協同為杠桿的模式,或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